今日轨道交通网
 
市场 >> 今日聚焦
中国的火车头正驶入快车道,继续迎接艰巨挑战!
  • 作者:今日轨道交通网
  • 来源:今日轨道交通网
  • 发布时间:2016.10.16

“安倍经济学”和“克强经济学”,谁更成功?这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相关人士经常提到的热门话题。外界看来,安倍经济学喜迎东风,“克强经济学”路不平坦,貌似克强经济学全面败退,果真如此吗?

“安倍经济学”已经广为人知,其3大支柱:(1)大胆货币宽松、(2)灵活的财政政策、(3)民间主导的增长战略。而“克强经济学”指的是什么呢?这个词由英国巴克莱资本银行创造,指的是中国李总理的经济政策。“克强经济学”也包括3大支柱:(1)不出台刺激措施、(2)去杠杆化、(3)推进结构性改革。


“克强经济学”引领中国经济可持续未来

“克强经济学”本质是什么呢?英国巴克莱银行旗下的子公司巴克莱资本近期的研究报告说,其政策框架关键点有三:一是无刺激;二是去杠杆;三是结构改革。这些政策取向,反映的是本届中央政府正逐渐成形的理念:拒绝无谓甚至副作用很大的刺激、摒弃父爱主义,以及坚持推进结构改革等。此后的关键,则在于碰到困难时能不能坚持这些方向。

去杠杆化、结构性改革和避免大规模刺激计划,正是巴克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日前提出的“克强经济学”概念的三大支柱。巴克莱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说:“克强经济学正是中国所需要的,因为中国经济急需重回可持续轨道。”

在“克强经济学”引导下,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将会有所回落。詹金斯说:“中国未来几年内经济增速很可能在6%至8%之间,但这一速度对中国来说更加可持续。”他认为,“克强经济学”符合全球经济趋势,“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相比,如今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新时代,经济增速已经结构性放缓。”

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今年参议院选举中提到“安倍经济学没有失败,我们必须将安倍经济学推行下去”,日本银行购入了大量的国债来推动超量化货币政策。但安倍经济学所谓的政策目标,2年内实现通胀率2%,名义经济增长率3%,可以说完全以失败告终。笔者在2013年即在公开采访中表示,“没有真正经济增长支撑的通胀预期不可能持久,特别是在居民收入没有增长的前提下,2%的通胀率几乎无可能实现。”

安倍经济学不仅无用,更是日本绝望的体现。但笔者倒认为,日本将通胀目标史无前例地提高至2%,是对以往过于保守货币政策目标的修正。如果日本通缩持续,日本经济又将继续面临失落的“三十年”,反而更加绝望。

实际上,仅就当前安倍经济学第一支箭──量化放松来讲,有些美国第一轮量化放松的味道。当年受次贷危机影响,美国曾一度出现通缩局面,在此背景下,美国于2008年11月首次提出购买机构债和MBS购买,即第一轮QE。相对其后几轮为刺激经济增长而推出的量化放松而言,第一轮QE主要任务是抗通缩,还是情有可缘的。

但与中国相比,日本以往对抗通缩一直都是浅尝辄止。过去20年,每当稍有成效,通胀略见回升,政策便戛然而止,因此最终效果平平。如此看来,新政策对以往过于呆板政策的修正是值得肯定的,日本央行从不设通胀目标,到通胀目标定为1%,并继续调高至2%,也是个重要事件,标志着日本央行态度的转变以及未来为抗通缩将作出更大的努力。

 

嘴上不说,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。三年来,李总理在推进结构性改革方面显得十分高调。 “克强指数”所包含的三项指数也从原先的用电量、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转为更加注重就业、居民收入和单位能耗,升级为“新克强指数”。

几年来,李总理确实兑现了当初的承诺,他所大力推动的“简政放权”、“棚户区改造”、“互联网+”、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、“新型城镇化”、“中国制造2025 ”、“国际产能合作”在中国已家喻户晓。

在推动国内改革的同时,李总理还主动充当起推销员。几年下来,他跑遍了从北欧到南美的广大地区。总理推销员的级别很高,姿态却放得很低,他多次直接出手,帮助摆平贸易争端,撮合项目合同,推动“光伏外交”、“金融外交”、“高铁外交”。

李总理的新政不仅追求高大上,也不吝为改善民生付出真金白银。城中村是盘亘在不少中国城市肌体上的一道伤疤,李总理早年在地方任职时,就力推棚户区改造,担任总理以后,又把惠民工程向各地广泛推开。

大变局时代,中国需要不躲闪、不诿过、有担当的改革家,需要一套经过检验、不断更新的系统性经济理念,呼唤一场能够落实结构性变革的新改革实践。

李总理表示,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,必须深化改革创新,要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,启动“双引擎”,助力中国经济 “双中高”发展——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,迈向中高端水平。

如果说“安倍经济学”是要在日本扭转通货紧缩局面并重启经济增长的话,那么“克强经济学”就是要在中国给经济减速、去杠杆化并提高增长质量。但安倍经济学与“克强经济学”成功与否,将取决于日本和中国的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成功。

安倍晋三自2012年当选日本首相后,一直实施“安倍经济学”以求刺激经济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,安倍政策似乎是“意在沛公”,其政治效果明显大于经济效果。

如果国力的源泉在于经济,那么两国都不允许在决斗中失败……

 
 
 
Copyright © 2011-2013 RTToday.cn.  All Rights Reserved   版权所有 今日轨道交通网     技术支持:三宁科技
联系电话:010-59396142   传真:010-59396243     京ICP备15065869号-1  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709